0 0

秋深露重,人间向暖

和为贵
78 0

   2025年寒露季节在公历10月8日之日。“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当清晨的露水凝结成霜,带着几分清冽的凉意,寒露,便循着秋的脚步,悄然登场。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言:“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随着节气到来,日照渐短,气温骤降,昼夜温差愈发明显,白天尚有余温,夜晚却寒意彻骨,天地间的色彩也从初秋的明快,转向深秋的醇厚。
 
寒露的物候,藏着秋日独有的诗意。
 
 寒露农事,此时正值秋收关键期:北方抢收玉米、大豆,南方晚稻成熟需及时收割。农谚云:“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华北平原播种冬小麦,江南茶园修剪茶树以备越冬。寒露的晴雨直接影响作物收成,故民间有“寒露无雨,百日无霜”之说,预示冬季可能干旱。

寒露习俗。登高赏红叶。北方层林尽染,北京香山、南京栖霞山等地成为观红叶胜地,文人墨客常以诗词寄情秋色。
饮菊花酒。古人认为菊花“得金水之精”,能清热润燥。将菊花与糯米、酒曲同酿,成为寒露养生佳品。
食蟹啜茗。“九月团脐十月尖”,雌蟹膏黄丰腴,佐以姜醋驱寒;配一盏温热红茶,更显秋日闲适。

寒露养生。润燥为先,敛阳固本。此时“燥邪”当令,易引发口干、咳嗽。饮食宜选百合、银耳、莲藕等滋阴润肺之物,少食辛辣。起居应早睡早起,避免过度出汗耗损阳气。可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顺应“秋收”之气。民间亦有“寒露脚不露”之说,提醒注意足部保暖。

寒露是秋向冬过渡的节点,既有“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的萧瑟,亦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在这个露华凝霜的时节,不妨慢煮一壶茶,静观万物敛藏之道,感受天地间生生不息的轮回之美。

文人笔下的寒露,更是满含深情。王维在《山中》写下“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寥寥十字,便勾勒出寒露时节溪水清澈、红叶依稀的景象。

收藏列表 (0)
还没有人收藏过本帖~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