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列表
(0)
还没有人收藏过本帖~
当蝉鸣的声浪漫过树梢,当午后的阳光把柏油路晒得发烫,大暑便携着一年中最浓烈的暑气,撞入了盛夏的怀抱。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大暑通常在公历7月22日至24日交节,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是北半球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时段,也因此成了“上蒸下煮”的极致写照。
民间常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这六个字道尽了大暑的精髓。此时的空气像被拧干的海绵,闷热得密不透风,午后的雷阵雨倒是常客,却往往来得急去得快,雨停后蒸腾的水汽混着热气,反倒让人更添几分黏腻。但这份炎热,也催生出独属于盛夏的生机——荷塘里的荷花舒展着裙摆,饱满的莲蓬在叶间摇晃;田埂上的玉米拔节生长,叶片上的露珠在阳光下闪着金光;就连夜晚的草丛里,蟋蟀和青蛙也凑成合唱团,用此起彼伏的叫声应和着夏夜的温柔。
大暑的滋味,藏在舌尖的清凉里。北方人爱在这时候喝上一碗绿豆汤,绿豆熬得沙软,汤汁带着淡淡的豆香,冰镇过后一口下去,暑气便消了大半;南方人则偏爱仙草冻和酸梅汤,仙草滑嫩,酸梅汤酸甜爽口,都是解腻消暑的好选择。老辈人还讲究“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这些带着时令智慧的吃食,让炎热的日子也多了几分期待。
而大暑的智慧,更藏在顺应时节的节奏里。农人们趁着日照充足,忙着给稻田追肥、给果树疏果,坚信“大暑不暑,五谷不鼓”,用汗水浇灌着秋收的希望;寻常人家则学着“歇伏”,午后闭门纳凉,摇着蒲扇听老人讲古,直到夕阳西下,才搬着小板凳到巷口乘凉,任晚风拂去一身燥热。
大暑是热烈的,也是包容的。它用最直白的高温宣告着盛夏的主权,却也悄悄埋下丰收的伏笔。当我们在空调房里感叹暑热难耐时,不妨偶尔推开窗,去感受阳光的温度,去闻闻晚风里的花香——毕竟,这般热烈的时光,一年里也只有这短短数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