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查看作者
    • 郑板桥画对传奇。

            郑板桥在潍县任县令时,以勤政爱民深受当地子民的爱戴,他的俸禄除了家庭简朴的开销外,剩余的部分,大多都救济了当地特殊困难家庭,他的人品深受善良,正直的师爷都感动和佩服。同时也深深打动了潍县当地一个家庭比较富裕的王姓员外,王员外老年得子,为了好养,取名狗剩。为了报答上天的眷顾,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和财产,用在了行善积德上,为了了解有特殊困难的家庭,和县衙的师爷很熟,慢慢成了朋友。

            就在板桥在任的第三年春天,南方地区由于连年大旱,连续两年粮食颗粒不收 ,郑板桥都老家扬州是重灾区,郑板桥家里兄弟姊妹较多,生存难以为继,其父便写信告知郑板桥,让其救助家庭。恰巧家书落到师爷的手里,深知郑县令手里没有钱,于是就没有将家书告诉郑板桥,而是找到王员外,王员外就拿出银票,派人送到郑板桥老家扬州救急,就这样他两个瞒着郑板桥,几次给郑板桥的老家以郑板桥的名义送银票,给他都老家解除了危机。直到郑板桥有一次收到家里报平安的家书,才知道王员外对他的家里有救命之恩。

            郑板桥卸任后,回到了扬州老家,教书育人,过着清贫的生活。

            几年以后,王员外家中起了一场大火,房屋,物资 被大火烧尽,王员外夫妇都被烧死,一个长工奋不顾身的将九岁的王狗剩救了出来,一个很好的家庭,被大火化为灰烬。

            王员外有两家比较富裕的亲戚,一是姑表弟家,二是连襟家,他们哪一家帮王狗剩重建家园都没有问题,可是他们知道王员外生前对郑板桥家有恩,如果去找郑板桥,郑板桥肯定给他画画,然后再帮王狗剩重建家园,既可以赚到好名声,又能得到郑板桥的画,岂不是一举两得。于是两人就鼓动王狗剩到扬州去找郑板桥想办法,王狗剩同意后,他们就备好路费,送王狗剩去扬州。

            按照表叔给的路线,一个九岁对孩子,风餐露宿,经过二十多天的奔波,有限的路费已经花光,几经打听,终于找到了郑板桥家。郑板桥一听王狗剩的诉说,很是悲痛,家乡由于这些年的自然灾害,他的日子过得很清贫,家里吃的,既没有白米,也没有白面,只能靠䅟面饼子加野菜充饥,王狗剩看到这情景,感到郑板桥的日子这样,哪有能力帮自己重建家园,第二天就执意要走,郑板桥劝他住几天,给他准备些吃的干粮,以便路上方便,老伴准备着路上吃的䅟面饼子和咸菜,郑板桥就给他画了两幅画,包好藏在破被子里,临走告诉他,干粮路上节省着吃,铺盖里有两幅画,路上干粮吃光了,就讨饭坚持到家,如果实在熬不下去了,就拿出一幅画卖了,买些吃的用的。

             王狗剩按照郑板桥的嘱咐,一路往北,走到赣榆县城,干粮已经吃光,路上逃荒的人多,讨饭也很难,没有办法就拿出一幅画摆在赣榆大街上,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叫卖。只是呆呆的守在那里。赣榆是盐道徐道台的老家,此时徐道台正在家里省亲,徐道台对于郑板桥的画早已垂涎三尺,多次去求都无如愿,他的师爷路过街上,看见一个穿着破烂的小孩,面前摆着一幅画,近前一看,大惊失色,竟是郑板桥的近作,就问这画是不是要卖,王狗剩点点头,要多少钱,王狗剩也不知道要多少钱能够有人要,就伸出一个手指头,指向师爷,意思就是让师爷给个价格,师爷就盘算到底是要一百两,还是一千两,就想按高的说吧,就提出一千两银子,王狗剩虽然是个孩子,但是他是生长在富裕家庭,对金钱价值比常人家的孩子懂得多,一听给一千两银子,反而沉默了,师爷一看没有答复,以为是要一万两银子,也不敢做主,赶忙回去请示徐道台,徐道台问明是真品,命师爷不管要多少钱,都要买下,于是回去就以一万两银子买下,一万两银子为银票,并且给王狗剩雇上一头驴子和脚夫,加上路费,直到送到潍县老家。

            王狗剩刚进潍县地界,就辞掉脚夫,独自背着破铺盖步行回家,看似一副浪白相,见到两个表叔,他们第一句话就问是否见到郑板桥,有没有给他画一些画。王狗剩的回答是,郑板桥家里都揭不开锅了。他要是会画画,能穷到这个样子。

            据说郑板桥给王狗剩画的那两幅画,除了卖给徐道台对那副春竹流传下来,另外一幅至今没有下落。

                

    • 0
    • 0
    • 0
    • 244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投稿
    • 任务
    • 风格偏好设置
    •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