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查看作者
    • 1
    • “定鼎”的源头

      定鼎路、定鼎门,都是被洛阳人呼来唤去的名字。然而“定鼎”的由来是什么?请听分享。

      “定鼎”的源头

       

      定鼎路,定鼎门,都是被洛阳人呼来唤去的名字,极其耳熟。然而“定鼎”的由来却鲜为人知。其实“定鼎”的来历相当久远,其渊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武王伐纣甚至更远的年代。

      据文献确载,战国时期东周王室渐趋衰微,楚国一度崛起,于是楚王渐渐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周定王元年(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借讨伐陆浑戎之名“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把大军开到东周都城洛阳南郊,在那里阅兵,意在威胁天子,妄图与周王分治天下。

      周定王急忙派大夫王孙满出城慰劳。见面后楚庄王迫不及待地问:“听说禹王铸成九鼎,三代(夏商周)相传,今在洛阳。那鼎有多大多重?”这话的潜台词是:“九鼎没多重吧?我可以把它搬到楚国了吧?”

      王孙满严肃地答道:“三代以德相传,王权兴替,不在鼎的大小轻重!昔时禹王有天下,取九州贡金铸成九尊大鼎,分别作为九州的象征。夏桀无道,鼎迁于商;商纣暴虐,又迁于周。若王者有德,鼎虽小也重;如其无德,鼎虽大犹轻!王权兴衰‘在德不在鼎’。况且,成王定鼎于郏鄏(周都“洛邑”,也即洛阳),卜世三十,卜年七百(意为大周有30代、700年统治天下的天命)。今周德虽衰,天命犹在,鼎之大小轻重,不可问也!”楚王惭愧而退,从此不敢再生窥视天子权位的念头。

      然而,打九鼎主意的还大有人在。大约过了300来年,秦国成了又一个藐视天子的强国,执政者是秦武王。一天,秦武王对他的大臣说:“寡人生在西戎,没有见过中原之盛。若能够通三川(韩国有三川郡。三川指流经洛阳以近的黄河、洛河、伊河),到巩(巩县)、洛之间一游,死而无恨!”这其实是个变相发动战争的信号。果然发兵五万进攻韩国,很快攻占了韩国重镇宜阳,武王乘着锐气,亲自引任鄙、孟贲一班勇士,直入洛阳。
        周赧王赶忙遣使臣到郊外迎接,谁料秦武王一心惦记着放在天子太庙里的九鼎,执意前往观看。

      到了太庙里,见九尊宝鼎,一字排列,果然气派!那九鼎是禹王收取九州贡金铸成,每个鼎象征一个州,鼎上载着该州的山川、人物、田土、贡赋等,鼎足、鼎耳都有龙纹,所以又叫“九龙神鼎”。禹王以后,九鼎成了镇国重器,帝王建国,叫“定鼎”,禹铸之九鼎,夏传于商,及周武王伐纣获胜,迁之于洛邑,《史记》谓“武王定鼎洛邑”——这跟王孙满说的一样。据说周武王往洛邑迁鼎时,使用众多卒徒(将士以及服刑人众)推的推,拉的拉,舟车负载,那简直就是九座小铁山,正不知重多少斤两。

      秦武王周览了一回,赞叹不已。见9个鼎的肚子上都有一个字,竟是某一州的名字。秦武王指着铸有“雍”字的那个鼎叹道:“此雍州,乃秦鼎也!寡人当携归咸阳耳!”于是就问守鼎官吏说:“这鼎曾有人能举起来吗?”官吏答道:“自从有鼎以来,未曾移动。听人传说,每个鼎有千钧之重,谁人能举得动?”秦武王就问随从武士任鄙、孟贲:“你们二人力气大,能举此鼎否?”任鄙说:“臣的气力至多能举起一百来斤的重物,这鼎有十倍之重,臣举不起来。”孟贲却跃跃欲试地走到鼎前说:“让我试试——若举不起来,请不要怪罪。”即命左右取青丝拧成粗绳系在鼎耳上,孟贲把腰带勒紧,挽起双袖,把两只铁一般的胳膊套入丝络,狠狠的喝一声:“起!”那鼎离离地面约有半尺,却很快又放回原地。由于用力过猛,孟贲的眼珠迸出,眼眶流血。

       “卿费力了!”武王笑着说,“既然你能举起此鼎,寡人难道不能!”任鄙赶忙劝阻道:“大王万乘之躯,不可轻试!”武王不听,立即脱下锦袍、玉带,束缚腰身,又用大带扎缚衣袖。任鄙拉着秦王的衣袖苦苦劝阻,武王说:“你自己举不起来,却要嫉妒别人!”任鄙不敢多言。

      武王大踏步向前,也将双臂套入丝络,心中又想:“孟贲只能举起一下,我偏要举起来再走几步,这样才可夸胜。”于是使尽生平神力,屏一口气喝道:“起!”那鼎也离地半尺。刚要挪步,不觉力尽失手,鼎坠落在地上,正落在武王右脚面上,趷札一声,将胫骨压个粉碎性骨折。武王大叫:“好疼!”顿时晕了过去。

      左右慌忙扶归公馆,武王自言自语地说:“我说过‘得游巩、洛,虽死无恨。’想不到今日果然死在洛阳……”

      秦国新君昭王追究此事,将孟贲严酷治罪;以为任鄙尽到了劝谏的职责,给予升迁奖赏。

      秦昭王52年(公元前256年)秦国发兵攻周,周赧王降秦,东周灭亡。秦王命派嬴樛征发洛阳丁壮毁周宗庙,用大船搬运九鼎。大船行至泗水,一鼎忽然从船中飞出,沉于水底。嬴樛使人潜水找寻,不见有鼎,只见一条苍龙,鳞鬣怒张,顷刻波涛翻滚,舟人不敢靠近。夜里嬴樛梦见周武王坐在太庙堂上责问他:“你怎么敢毁吾宗庙,敢搬走我的重器(指九鼎)?”命左右杖责其背三百下。嬴樛惊醒,即发现背上生出了一大块痈疽(恶疮),忍着病痛回到秦国将8个鼎献给秦王,并奏明发生的事情。秦王查阅发现,所丢失的那个鼎正是豫州之鼎。秦王叹道:“土地都归我秦国了,这鼎还不愿意附寡人吗?”欲多发卒徒,再去寻找。嬴樛谏道:“此神物有灵,不可再取。”秦王才放弃了这个念头。

      周武王伐纣成功,为啥不把九龙鼎迁到镐京,而是迁鼎于洛?有人说因为路途太远,有人说鼎太重,这都不是原因。史载,周武王伐纣胜利,却“自夜不寐”(不能安寝),周公问之,武王说:“我未定天保,何暇寐(怎能高枕无忧)?”随即在洛阳周围做了周密考察,决定在“毋远天室”的“有夏之居”(夏都)附近“营周居于洛邑”(在不远离“天室”这片土地上营建周的都城洛邑)。周武王的考量是“定天保”“宅中而治”的远大构想,哪里会顾及路途的远近和鼎的轻重呢!

      周武王病逝,周公、成王完成了洛邑营建,实现了武王的夙愿。

      武王迁鼎于雒,成王居洛邑(成周)以朝诸侯——行施天子威权,王孙满片言折服楚王保住了传国重器,定王因此获得美谥“定”,这些都是“定鼎”的源头,也是洛阳的骄傲!

    • 1
    • 1
    • 0
    • 640
    • 投稿者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0
      投稿者副高
      ?
    • 投稿
    • 任务
    • 风格偏好设置
    •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