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查看作者
    • 1
    • 读书三境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北宋.刘彝)”,是说读书和实践对于人的成长和进步是同样重要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这句话启示人们要想一直发展和进步,就离不开书籍。“书中只有黄金屋,书中只有颜如玉”,这句话告诫人们读书可以从中获得利益。对于读书的益处和意义,可能还有许多种分析和阐释。

      我对读书的好处,有一点印象比较深刻,即书的人实际上都占了天大的便宜,而自己却浑然不觉。大凡好书呈现的都是作者对人、自然与社会深入观察、不懈探索、独立思考、亲身体验、学习借鉴的成果,有些经典之作甚至倾注了作者毕生的精力和心血。而读书人用很短的时间学习、收获了思想家、文学家和大师们用一生心血创造出来的成果,而且当下的阅读资源多、渠道广,还不用自己掏钱买书,这是一件赚大发了的事情。

      纵观读书这种活动,由于价值取向不同,却反映出几种不同境界:

      一曰:为应对考试而读书。一个人从小学到中学、大学、读硕士、博士,包括进机关和事业单位、获取各类证照,不知道要经历过多少次考试。为迎接考试,不知道要读多少规定和参考的书目。这类读书以死记硬背、过后遗忘为基本特征。如果以读此类书为统计口径,恐怕中国人的阅读数量和阅读时间不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相同人群差。

      二曰:为适应工作和科研需求而读书。这也是一个庞大的读书群体,这一群体的读书活动往往以需求为导向,需要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如一些机关和团体参加政治思想教育活动而读书。“三讲”教育、“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群众路线”教育,都为特定对象规定了必读书目和参阅书目。这种针对特定内容的集中学习方式,好处在于强迫这部分人学习和接收他们必须学习和接收的信息强化了这部分人的学习意识和读书习惯,但也容易产生了为学习而学习为完成任务而读书的后果。

      三曰:为增长知识完善自我而读书。这是一种自由、自觉、自主的读书方式,是一种不受功利性驱使、没有明确目的性的读书方式。其读书的动力来自于某种理想和信念,来自于过去知识的积累和对新思想、新知识的渴求。这种人的读书理念是文化传承的结果、读书的情结仿佛骨子里就有。有的人受个人兴趣爱好的影响,可能偏好历史、文学、哲学、经济学等等,有的可能涉猎广泛,文理兼修。

      相对而言,我更推崇读书的第三种境界,这恐怕也是多数人的理想和追求。虽然读书的目的、方式和境界有所不同,但都是学习,都是获取知识和信息,都是自我提升和完善,都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读书的人多了,学习的人多了,人们的思想就更多的活力和创造力;读书的人多了,人们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准就可能更高一些;读书的人多了,也许会压一压社会的暴戾之气和浮躁之社会多一些理性、开放和包容

       

       

    • 1
    • 1
    • 0
    • 78
    • 珍惜每一天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0
      理解的很透彻,说的很有道理。
    • 投稿
    • 任务
    • 风格偏好设置
    •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