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查看作者
    • 坚持问题导向,做到“三要三不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发展关键期。党员干部坚持问题导向,必须要葆勇气、敢担当、出实效。

      笔者在基层采访中发现,有少数党员干部把“问题”揣进兜里:有的当“独眼龙”,片面看问题;有的患“白内障”,看问题模糊不清;有的是“近视眼”,看问题不深入、不长远,有的甚至当“睁眼瞎”,对问题视而不见……凡此种种问题,归根结底是“趋利避害、敷衍应对”的懒政思维在作祟。党员干部只有做到“三要三不要”,才能在不断解决问题中交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让群众满意的答卷。

      一要“葆勇气”,不要做“老好人”。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有敢于正视问题,才能精准解决问题。实际工作中,少数党员干部对待问题习惯于“讳莫如深”,对短板躲躲闪闪,对不足遮遮掩掩,最终将小问题演化成了大矛盾。当前,改革发展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多种矛盾问题相互交织叠加呈现,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以凤凰涅槃、破茧重生的勇气和精神正视问题,不“因噎废食”、不“讳疾忌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分析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建立整改台账,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推动工作发展前进。

      三要“敢担当”,不要秀“假姿态”。“为官避事平生耻,重任千钧惟担当”。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勇于担当、真干实办。若发现问题“藏着掖着”,开展工作“捂着盖着”,走访调研“虚着飘着”,解决问题“拖着耗着”,或是将群众的“呼声”“骂声”记在本子上,揣进兜子里,没有放在心上、落到地上,这样工作上的“假姿态”,只会影响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党员干部只有拿出攻坚克难的实招和实劲,马上就办,立即就干,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才能把小事办好,把难事办成,把好事办实,切实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三要“出实效”,不要当“绣花枕”。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想要破解发展难题,仅靠热情是不够的,还要不断学习,拿出务实举措,才能推进解决问题“出实效”。各地都在向浙江“枫桥经验”学,提出了“吹哨报到”,将矛盾成功化解在基层;马善祥向群众学,提出了“五管齐下法”,为基层社会治理出妙招;邹碧华向书本学,提出了“审判九步法”,为法官理清案件事实提供方法论。

      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先进模范人物看齐,始终保持对工作本领和专业知识的“饥饿感”,在干中学、学中干,不断加满能力的“蓄电池”,厚植本领的“肥沃土壤”,这样才能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不慌不忙、游刃有余,在破解瓶颈难题中御风而行、大展作为。

    • 0
    • 0
    • 0
    • 123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投稿
    • 任务
    • 风格偏好设置
    •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