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查看作者
    • 【散文】北邙山猜想

      北邙山猜想

       

      李凯斌

      黄河南岸,四百里北邙山,云烟雾罩,起伏蜿蜒。站在这里,紫气拂面,仿佛老子的氲氤还在飘散;“生在苏杭,死葬北邙”,似乎帝王将相们仍在阔论天下兴亡;“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侧耳细听,又闻文人骚客的纵情咏唱。

      这是一座神圣之山,这是一座文化之山。她与天地亘古共生,她与黄河永恒相伴。黄河母亲浇灌出灿烂的的中华文明,我猜想,她与黄河文化一定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由是,我想起了大禹治水。

      混沌初开,洪水泛滥,波涛汹涌,肆虐九州。大禹奉帝舜之命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费尽千辛万苦,终于使洪流归一,向东奔涌,冲出千沟万壑,进入华夏腹地,方才缓缓奔向东海,洪水自此安澜。

      那一条归一的洪流被称之为“河”,亦即黄河。然而滔天的洪水冲出最后一道峡谷,它从黄土高原上携带的千万吨泥沙,堆积在黄河的中下游裸露出来的河床上,便成为北邙山。由此可见,是黄河母亲孕育了北邙山。

      “黄河之水天上来。”北邙山携有天帝后土的神圣,带有女娲彩石的灵气。那土,色若黄金,绵软深厚,涵养饱满;那水,晶莹剔透,清冽醇厚,甘甜似露。邙山之水土,育出了六畜,植出了五谷,抚育了一方百姓,滋养了一个民族。

      我们说,黄河是母亲河,她滋养了中华民族,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那么,她孕育的北邙山便是她的胸乳,华夏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修德养性,茁壮成长,成就了灿烂的东方文明。自古天下有七十二福地,北邙山位列其一,有着厚重的历史。

      穿越时空,我们的祖先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蹒跚到这里进入新石器时代;夏商周,秦汉晋,魏隋唐,宋辽金,元明清;诸子百家,经学理学,礼乐典章,道德规范;五千年锤炼,形成集儒家文化、宗教文化为一体的有着独特内容和特征的农耕文化,书写了一部中华文明史——这就是黄河文化。

      由此可见,北邙山在黄河文化的形成中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且不说她是黄河文化的源头,也应该是黄河文化的根脉。一部封建史,几多帝王封泰山、封嵩山,却忽略了神圣的北邙山。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为北邙山鸣不平!

      ——写于2022年春分

       

      【作者简介:李凯斌,男,生于1948年11月,河南省洛阳市孟津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洛阳市孟津区广播电视台退休干部。

      联系地址:洛阳市孟津区桂花大道政府大院15号楼202室

      电话:13949213636

    • 0
    • 0
    • 0
    • 292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投稿
    • 任务
    • 风格偏好设置
    •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