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查看作者
    • 佛法问答之六

      佛法问答之六

      问:朱熹开悟了吗?有人说朱熹这首诗证明他已经开悟了: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此言明心开悟)

      天光云影共徘徊。(烦恼若有若无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什么自性如此清静呢?)

      为有源头活水来。(原来是自性能生万法)

      答:如果能这样判别开悟的话,那请看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此言现实状况)

      疑是地上霜。(众生颠倒妄想,以光为霜)

      举头望明月,(这时开悟了,知道光与霜均来自吾人的本觉)

      低头思故乡。(李白发誓要好好修行,早日往生佛国净土,那里才是众生真正的故乡啊)

      ——那么李白是不是也开悟了?这样瞎掰的话,任何一位诗人的诗集里,都可以找出“开悟”的篇章来。

      从一首诗来判别朱熹开没开悟,这不是我等能力可以达成的。所以就不要信口开河,胡诌八扯了。

      问:若人生没有意义,佛为何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呢?

      答:人生有意义,就是努力修行摆脱六道轮回,成佛普度众生。谁说人生没有意义?当然,倘若一生不知修佛,随业流转,那就真的没有意义了。

      问:佛教为何认为唯心与唯物都是外道?

      答:佛教是不二法门,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物圆融,心物一如。唯心与唯物将心与物分成两个,故此佛教认为此二类学说均属外道。

      问:岩头禅师临终示众云:“汝等欲识末后一句,只这是。”请问岩头一句“只这是”,指甚么?

      答:指的是那个。

      问:僧问:“公案能解否?”

      师云:“意会通心,解个甚么?”

      僧问:“应机举唱,是否指月之指?”

      师云:“纵拈花也多余。”

      僧问:“一点透过,还回头么?”

      师云:“此问不地道。”

      请解此公案。

      答:真“意会通心”了,“解”就多余了。心真明了空寂了,还要“拈花”那多余的劳什子干嘛?真“一点透过”了,你就没头了。连脑袋都没了,你还如何“回头”?(末后这句是我自编的公案,诸位不妨参参看)。

      问:王阳明VS南怀瑾,谁才真正开悟了?

      答:你要比这二位修为高,才能判断。俺没那能耐,故此无法作答。

      问:整个宇宙都在无意义中我行我素?

      答:对于未明心见性者,是这样。你心有多乱,宇宙就有多乱。

      对于明心见性者,宇宙绚烂斑斓,而又如如不动。

      问:我是这样的,一边观呼吸,一边念佛,呼气的时候念,吸气的时候不念,是走着念的,不是坐着,感觉头麻,脸麻,怎么回事?

      答:你要观呼吸你就按照天台止观的教导,好好观呼吸。

      你要念佛你就好好念佛。包括呼吸念佛,你就好好修呼吸念佛。

      不要胡乱掺杂,不要自己发明“法门”,你没那本事。

      问:请问这段经文何解:“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凡夫见诸法,但随于相转。不了法无相,以是不见佛。”

      答:不要着相。实相无相。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个要唯证方知。

      问: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生”字何义?

      答:生是假说,实则无生。本自无生,今亦不灭是也。

      南无阿弥陀佛

    • 0
    • 0
    • 0
    • 168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可能感兴趣

    • 投稿
    • 任务
    • 风格偏好设置
    •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