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只有一种病,穷病!”“ 他才只有二十岁,他只是想活着,他,有什么罪?!” —— 这,是徐铮新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的几句台词,但这几句听似简单的台词却引发了坊间声浪巨大的讨论,共鸣炸裂。在现如今,在美国对咱们中国大打贸易战的背景下,《我不是药神》这样现实主义题材的出现,将镜头聚焦白血病群体,关乎社会民生,涉及国家公检法机关,这,让影迷们激动地呼喊:“咱们中国,终于出现了一部可以在拍出《出租车司机》《熔炉》的韩国面前挺直腰杆儿的电影”!人们开始期待,《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的出现能推动现实层面的进步。有影评人看完《我不是药神》后写道:“找回尊严,做电影的尊严!”
谁都知道,最近这几年坊间对于拍电影这件事儿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觉得挺乱的,烂片、骗钱、泡沫、潜规则、阴阳合同、偷税漏税,有时候电影人也会觉得自己在干的这个事儿是不是有点儿没劲,不被尊重。其实,尊严就是尊重!当这个事儿你做完以后能得到其他人的尊重,你会觉得这是个相当有意义的事儿。这次《我不是药神》的制作和宣发,是一场从制片人、导演、监制、演员、宣发,到全团队的通力合作。背后透露的是一份实打实的对电影的诚意和观众的尊重。《我不是药神》的现象化,也给中国认真做电影的人带去了鼓励,在当下,专注去做一部尊重创作和观众的电影依然是必经之路,没有捷径。
就是因为揭露问题相当的尖锐,《我不是药神》引爆共鸣!这,绝对是七月必买的一张电影票。片子经过大规模点映,看过的全成了自来水!现实题材,“能过审就是万幸”;煽情感动,“务必备好纸巾”;强烈共鸣,“改变中国的电影”。映前票房过亿,评分全线破九,这,亦是十年的唯一!被顺势提档的这部国产片,真硬气!《我不是药神》现实、讽刺、情感、理智、才华、智慧、技巧、真诚,面对如此不凡的一部国产片,没理由不走进电影院去观影!
据《我不是药神》拍摄者说,他希望电影英雄的出现,可以影响更多的人。人物,这可以说是国产电影最佳群戏。角色,每个都有用、有魂,有的人物设计确实突破了国产片边界;演技,没一个掉链子,部分角色卓越的表现,甚至让优秀的演员也相形见绌。但更绝的可能是 —— 每一个人物,都是一种“现实符号”。
比如程勇的心虚。他,不是演一个人,而是演出了“心虚的中国男人群像”。“药神”程勇的角色,是徐峥目前为止演绎过最复杂的角色。稀有的不是卖药成神,而是神在成为神之前,他,还是个烂人,身上写满了“人性本恶”。自私、逐利、好色、贪婪、退缩、背叛,终于,在目睹种种生命的沉重后,发生了人性的转变。演技方面,徐峥脱去了喜剧惯性的壳,完成了一个中国院线罕见的“食色性也”型主角升华的人物弧光。
比如吕受益的家庭。王传君用类似滑稽戏的轻松演出,贡献了最好的悲剧。片中的几个病人配角,都有自己所代表的特质,最后形成了立体群像。有的是爱情,有的是信仰,有的是不被任何世俗玷污的血性,而吕受益代表的是家庭——一家三口,被疾病、金钱、道德考验。令人感触最深的,是吕受益在电影中看的两眼儿子。儿子刚出生,吕受益说“看他一眼我就不想死”。而当他死前,同样笑着看了儿子最后一眼。离开,是勇敢还是软弱?应该是所有绝症患者都问过自己的问题。在演技方面,王传君也最让人意外了。为了瘦下来,他一天跳绳八千次;为了一场戏,两天两夜不吃不睡,这些许多人可能都知道了。但更令人意外的,是他的精准。一个大帅哥,变得头发稀疏、大眼镜、大口罩,驼背弯腰。一个身高近一米九的大高个,却全程蜷缩、猥琐、嬉皮笑脸。他用看似滑稽的态度,隐藏了对生的渴求、活的饥饿。
比如刘牧师的信仰。用一个角色性格的无力,暗喻了现实无力。牧师代表了信仰。“信仰”很崇高,但它有多好用吗?看程勇召集牧师入伙的一段儿 —— 一个文盲,用几句中国谚语就把专业的牧师驳得哑口无言。杨新鸣的举手投足,有着牧师的恭敬、慈悲,但更多的是无力和认命。这种无力感,喜剧与悲剧感交杂,最终,神职完成了落地的转化,信仰被求生的欲望带偏。不得不佩服人物设计的精妙。
比如黄毛的人性本善。这个黄毛,是令很多观众感动的角色。可以说他热血、年轻、淳朴、善良、正义,但一句话来说,他,就是徐峥的反面!所以,他与徐峥冲突最多。他代表的是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而法律、道德、规范这些,都是需要后天学习的东西,身为一个没受过教育的底层青年,他的三观,基于人之初就有的良知:我只知道,我病了,我要吃药。我买不起药,我要抢。你救过我,我就要救你。而最基础的人之初是:生病了,会死的,而我不想死。一开始,谁都会以为他是个哑巴。后来才明白,原来他沉默惯了,因为没人听他说话,他每天对着的是死猪、将死的人以及漠然的社会。于是他习惯用摔杯子表达愤怒,用拳头争取药片,后来台词慢慢多了,因为他终于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和关爱。
还有张院士这个恶人。这次王砚辉饰演的张院士,其实设计很深。明线上,他完成了常规正邪交锋的全部任务,欺骗良民,贪图暴利,草菅人命,最终伏法。被关进审讯室,他也露出了国产片反派照例的狞笑,龇着牙为自己辩护:“这些年我救的白血病人,没一千也有五百吧。”但因为有了暗线,常规反派也产生了弧光——最终他也没有把程勇供出来。又一次院线片罕见的设计:即使是最恶的恶人,也有自我救赎的机会。
在《我不是药神》中,好台词实在是太多了,且各有妙处。有的是“经过控制的煽情”,有的是细嚼慢咽后才发觉的余味悠长。比如“命就是钱”。钱是虚的,命是实的,本来根本不能“等于”。但药等于命,命等于钱,在程勇心里,就是可以划上等号。生了绝症的命,马上就是“明码标价”,对于无权无势的普通人来说,只能拿钱换。钱,还不单等于病人的命,也等于他脑血栓父亲的命。胆小的他铤而走险成为“走私商人”,底色却是被钱逼上绝路的“一位普通儿子”。在本片,程勇这个角色需要完成的事,就是推翻这个等式。让“命等于钱”,变成“命不等于钱”。
再比如“世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这句台词是卖假药的张院士对程勇说的。坏人口中说出的歪话,却让主角无言以对。这两个人,到底谁的人格算高贵呢?他们卖药的价钱,不过五十步笑百步,从五千变成两万不过是十倍到四十倍,都是暴利。所以,徐峥也心虚,他知道自己站不住脚,他知道自己得的,也是一样儿的穷病。转变,发生于如何对待“穷病”。穷病怎么治?起码在片中看到了穷病的两种结果。一个是不择手段让自己富,让大家穷。一个是凭着良知,对抗现实不公。而在现实中呢?实话实说这句台词的两端,每个人心里的答案都不同 —— 这正考验着人性善恶的孰轻孰重。
还有“出去挺好的,比我们有出息”。“出去”,说的是程勇的儿子移民出国。为什么“出去”的儿子,会比在“里面”的我们,有出息?其实这里的逻辑,恰恰是反现实逻辑的。一开始,程勇并不同意儿子出国,因为他穷,他不服妻子有钱就可以剥夺他亲情的一份。但也正因为他穷,无法承担孩子的养育责任。后来他开了厂,富了,可以养儿子、争儿子,让儿子留下来。但他反而愿意送儿子出国了,为什么?细思,已经超越某种边界。
还有那句“我送你吧!”程勇这个角色完成了院线罕见的“食色性也”型主角的升华,其中一个依据来源是它 —— 程勇酒后,扶着车门,对谭卓角色重复了三句:“我送你吧,我送你,走,我送你。”他的意思,当然不只是送,因为思慧的家,也就走两步就到了。他,终于把她“送”回了家,搓搓手,等着今晚的好事儿。因为如今的日子有钱有女人,可以爽一把了。但之后,他看到了思慧患病的女儿,两人对视了一眼。再猥琐的性欲,在此刻也终于良心发现,这就是国产电影以往最缺的人物弧光 ——“伟光正”角色的最大问题,在于不能勇于面对人性的丑!
还有被挂在最边上的“愿上帝保佑你。”这,本是神圣的祝福语,但在牧师嘴里却成了常见的口头禅 —— 他见面时说,告别时说,道歉时说,祝酒时说,感谢时说。它变成了“你好”“拜拜”“对不起”“谢谢”。变成了一句顺口的吉祥话儿。它一次次地被重复,也就一次次地被嘲讽。在疾病面前,在求生面前,信仰是无用。
作为一部经得起玩味的好作品,很多小细节,可能是第一次观影无法发觉的。它可能存在着隐喻与暗示,你也会有你独特的解读,请相信它,因为这一定也是与导演完成的隔空交流在《我不是药神》里,很少有人是特干净的。比如最不干净的医药代表。
金毛住所和屠宰场不干净,前半场的程勇衣着发型也邋遢,思慧的工作场所,还是乌烟瘴气的夜总会。如此,就有了对比 —— 当看见一个带着有色眼镜的医药公司代表,衣冠楚楚,谈吐精致,自然就产生了警惕。他,是电影里“最干净”的人,所以请留意他“被弄脏的时候”。一共有两次,一次是屎,一次是血。在白血病人聚集的抗议活动中,他说着冠冕堂皇的冷血之语,被泼了屎。其实马克思早就启发现如今的人们理解这一段儿,它揭示了资本的原罪 ——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他们不怕名声臭、手段脏。第二次,是他为了走私药去公安局报警,与警察曹斌相遇,握手时粘上了曹斌手上的血。血,代表着生命 —— 同样,在巨大利益面前,他们当然不惜扼住绝症患者的喉咙,罔顾生命。
还有那荒唐的锦旗。在满满一箱白血病人送给程勇的锦旗里,有一副题词给了特写:“仁心妙手普众生,徒留人间万古名”。前半句挺正常,但后半句很怪异,前后半句的意境完全不挨着。“徒”在此处,做“白白地”解释——白白在人间留名。而程勇在电影里的结局,也被这句“判词”说中。就算救助了很多人,但现实与良知的矛盾,让他徒劳无功,白白浪费了心血与几位病友的牺牲。
还有烟雾里的印度神像。电影里的宗教场景不少,比如刘牧师的教堂和十字架。或是在程勇二次踏上印度时,游行时隔着烟雾看到的两尊神像。此处充满仪式感的隐喻是很明显的。程勇在街头遇到的那两尊神像,一个是湿婆神。印度教里,湿婆神是毁灭之神,但在教义里“毁灭”也有“再生”的含义。另一个是迦梨女神。她有时表现为黑暗和暴力,也被衍生为“生命起源”。这两尊带有“黑暗”意义的神,却又拯救着疾苦众生。神性中,暗藏矛盾与转变——这难道不像程勇的所作所为么?在黑暗中前行,游走在法律边缘。起初是求生和求财,最终在死亡气息扑面而来时,终于让他只想着一件事:“能救一个,就再救一个。”
电影里,“口罩”,是铺天盖地的。第一张口罩,是吕受益的。为了跟程勇打招呼,他从脸上慢慢揭下了一层,两层,三层口罩。每揭一层,不仅制造出了叠加的喜剧包袱,也揭示了他被病痛折磨的虚弱。在电影里,“口罩”的意思首先是恐惧。“口罩”里面,是生存的一口气。而外面,是“病人群体”的窘迫、绝望,是外界对基础生存权施予的无形压力。其次,口罩确实会带来“勇气”。当被这层保护网罩住,他们才觉得自己都成了“一样的人”。才终于可以发出更大的声音,举起更高的手。但真正的勇气,在口罩被摘下时才生出。因病致穷,走投无路的病人们,在慢慢耗尽生命的等待中,成了一个个隐藏在口罩后的隐形人。戴上口罩,他们只是一个统一名词,“病人”。而摘下它,才是一条条活生生的、与众不同的生命。
在他们面前,平价药是一个“活得更久的选择”。选择维系生命,还是选择尊重法规,他们太矛盾。这,也是整部电影,从头到尾都在考验角色和观众的地方:孰轻?孰重?整部电影,一直在做选择题。程勇,到底是选择犯罪救人,还是选择守法不理?警察曹斌,到底是选择法律,还是选择人情?牧师,是选择信仰,还是选择活着?金毛,是选择信任,还是选择隔离?
应该说电影《我不是药神》的情感指向太清晰了,它人物设计太功能,甚至它对善恶,或者说善恶之间的界定,过于武断。比如仿制药窃取别人通过巨大科研投入获得的成果,是否正当。当然是灰色地带。事实上,就没有一门生意,一个人是道德无瑕的。但《我不是药神》的最大价值,也在于此,它把今天的每个人,尤其是当下中国人的生存困境,呈现地如此真实诚恳。所有的问题,最终都落回一个病人身上,成为对任何崇高与清洁的巨大反诘:我想活着,有错吗?我只想活着,有错吗?不是为任何人辩护,这是没有正确答案的。但一个进步,文明,现代的社会,应该允许这种质问。终于,在绝大多数都被写定的时代,终于出现这样一部,把生与死,善与恶,自我与他人放在天平上称一称的电影。还是中国制造。没理由不去看它。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细节是,作为影片第二出品方真乐道的老板,徐峥出演男主角“程勇”一角,是他在新人导演文牧野面前多次争取,才成功的。因为在剧本原来的设定中,男主角,是一个东北大汉,但徐峥是个上海男人,这,让名不见经传的导演文牧野一度有些为难。后来,两人见了一面,文牧野也没有立即答应,只是说,将根据徐峥的情况调整剧本,先看看效果。这之后,故事的主角变成了上海人,故事背景和情境氛围也换到了上海。剧本最终改动很大,但从呈现效果看,很成功,导演自己也很满意。
徐峥在《我不是药神》里的表演自然克制却直抵人心,打动了不少观众。更重要的是,在药神大多是八0后的年轻摄制团队里,他成为了演员的主心骨,带领大家围读剧本、排戏讨论,全组人都进入到一种心无旁骛的创作状态中。其中一个相当动人的场面是:“黄毛”死后有一场程勇在他家里的哭戏,这是徐峥一个人的夜戏,但所有演员都在现场陪他,每拍一条都会有人上去跟他抱一抱,聊几句,直到徐峥结束拍摄大家才一起离开。有时候一条拍了十几遍,在仓库拍完夜戏出来一看天都亮了。谭卓为了短短半分钟的钢管舞场面,练到骨折,留下了永久性损伤。
其实,因导演《疯狂的石头》一举成名的宁浩原本想自己拍《我不是药神》这个故事。公元二0一五年,他在长沙为新片《疯狂外星人》选景,同时还要看其它剧本,一个名为《生命之路》的剧本突然将他“击中”。“我一口气就看完了,然后念念不忘,你知道我们每天看很多剧本,能在脑中沉淀下来的,一再想起的就是好故事。”宁浩说。他把本子给徐峥看,说自己想拍;没过多久,他又告诉徐峥,想让公司旗下的新导演文牧野试试。他说:“我觉得文牧野是拍这个片子最合适的人选。”文牧野是因为参加短片《安魂曲》被坏猴子七十二变新导演计划发现的。“这个剧本要传递的人物力量跟他之前拍的片子,以及文牧野这个人,特别相近,比如审美是特别男性化的,但也有浪漫主义的部分,就是很阳刚,又很深情。”宁浩说。
新人导演文牧野自己也被这个故事吸引住,但他也没想到,剧本在他手中一改就是两年多,改完一稿打回来再改,宁浩反复和他讨论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要拍这个电影?为什么必须是你来拍?中间也几近崩溃,有一次文牧野坐在宁浩对面说:“真的干不动”。宁浩说:“你确定,你想好?”他又“倔起来”。相关人士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一点,那就是虽然是新人导演,但文牧野的功课做得极其充分,对《我不是药神》的每个细节都了如指掌,无论是在拍摄现场,还是面对媒体,他都能精确地回答任何人关于影片的任何问题。
现如今咱们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在世界地位非常靠前,但文化还没跟上,一直在接受别人的输出。并不觉得电影要在国外拿到电影奖是特别大的荣誉,什么时候中国把住世界文化的命脉才是。这不是文化侵略论,是中国要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让国家文化变得强大,是电影人本应有的责任感,不能只想自己,你为中国市场带来多少产值、在国际有多大影响力,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