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收到任何礼物
上了枪的子弹
和风细雨
向阳花
晏子
权子
哲一生
阿英
文思儿
天真
逆流的鱼
木木的木头
竣岭
大叔不想老
小林
木言
懒癌晚期
乔喜全
一个怀旧的人
jane
十一
产品经理的主要目标是解决问题 输出产品方案仅是问题解决的一条较高成本的路径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糟糕的事情一旦发生就是现实了,这时候能够做的一定不是懊悔,想象各种如果的事 尽量平静下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把自己能做的都做到,然后尽可能平静地等待
为什么我们在现实世界中需要小心翼翼地谨慎决策,因为存在时间这个变量,它的属性是不可逆的导致了决策不可修改; 而在互联网虚拟世界中,虽然没有改变时间不可逆的变量,但工具提供了行为可逆的能力,比如文档工具可以ctrl+z,社交工具消息可以撤回; 降低决策弥补成本,能够增加决策的次数及随意性,如退货险增加购物决策;这是互联网的魅力之一,更多的决策拓展了人的可能性。
职场上被甩锅时,不要只解释自己,要反驳提问对方不合理行为抓住逻辑漏洞,让对方解释证明自己
好比在被恶狗咬的时候不要去掰它的嘴让它放开,直接进攻,比如锤它的身体,踩它的脚,它疼了自然就松口了
用魔法打败魔法 不要受委屈了老好人们
当自己因别人的选择(态度行为)产生了负向情绪时 要想着多数时候可能是因为我们存在差异导致 但这不等于他的选择不优 切忌以我为主的傲慢
今天读书时打开了音乐 其实之前我会鄙视这样的行为(年少无知又轻狂) 当时认为这是一种一心二用不够专注的表现 无法通过自己集中注意力需要音乐能量的支持 但现在觉得,又有什么所谓呢? 只要目标达成了(把书读进去了),为什么要在意过程和方式?(可能是妒忌吧,妒忌别人不仅能把书读进去还可以听到好听的歌。。。) 而且实际上,如果边听音乐边看书,其实对于学习是有好处的,因为在学的过程中增加了一些额外因素的记忆点,后面提取信息时会更容易些 今日为自己过去的无知傲慢道歉反思
不能太把做成的事儿当成自己的成就并引以为傲,因为大多数事成的原因可能是机遇和命运以及时代的红利和巨人的肩膀
尤其是互联网大厂的年轻人们,看似一进去就干了很多跨团队协调大项目的东西,但如果不是优秀的同事和各种高效工具、公开透明的信息制度,靠自己初入社会的勇气和尚未真正磨砺过的智慧真的能行吗?
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使做成了很多事,依旧要保持谦逊和感恩
如果每天都很忙碌的话且这个忙碌所带来的价值不高 那就要反思一下是不是正在用执行的勤快掩盖思考的偷懒
时间是有限的资源 一天都在开各种大大小小的会 一天都在写各种纪要文档 用80%的时间生产可能还不到20%的价值 得不偿失
高效很重要,但在高效执行之前要谨慎思考执行的价值和必要性以及当前优先级
现在这个时刻 都将是未来某个瞬间会珍惜和怀念的
现在会觉得上大学那会真好,小时候真好 到了五十岁,也许就会觉得二十几岁的年纪可真好
读《脱口秀工作手册》的一些启发:
人生始终是要追求更好的自己,自我的不断成长
所有坏的时刻都只是人生的一个小节,不需要过分沉溺于失败的痛苦情绪,如果从长远视角看,反而会开心在人生早期更早遇到挫折,得到了从中反思学习的机会,避免了往后更大的犯错成本
不要太过于追求每件事都必须想清楚,能够完美实现时再做,先做出来,然后不断地修正,让垃圾变金子,在不断实践中获得反馈和成长,空想无用
虽然不必有极为细致到小时维度的计划,但尽量还是按照规划来进行,在高度控制中自行地行走,享受偶尔沉浸情绪带来的失控
公司是降低交易成本的让能力与资本交易的方式,倘若有一天自己的能力可以直接面向市场交易时,那便可以退出公司这种组织形式
要日复一日刻意练习,等灵感和好状态是懒惰表现;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少一些傲慢和对他人的批评,除非你真的实践过,曾经做得比别人好,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
读《认知觉醒》的一些启发:
发现坏习惯,想要改正,但觉得痛苦时,先不着急直接改变行为,停下来思考,客观看待好习惯的价值,从认知上认可好习惯,再去纠正时就不难
遇到负面情绪,不要回避,停下来思考情绪的源头,深刻盘问自己,勇敢面对黑暗
相信潜意识的力量,多数事情跟随主观感觉进行选择,然后再停下来思考为什么做这样的选择,让意识理解潜意识
焦虑往往由于能力与欲望的不匹配,如果可以相信自己在有充分足够的时间后,一定可以缩短能力与欲望的距离时,那就多一些耐心,日复一日地准备,不要急于求成
有效的学习需要输出和反馈,不能仅看输入的量级,要看输入最后的结果,是否和原来的知识体系有所融入(用原来的知识学习新的知识),是否改变了某些行为,是否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组织二次输出
有效的学习需要专注,不要一次性做许多事情,要判断优先级,着手高价值的事情;此外,在舒适区边缘学习,太难和太简单都无法集中注意力
早上起来刷到刘畊宏的直播间 朝气蓬勃,运动氛围极佳 忍不住跟跳了几个回合 运动与直播这种具有陪伴感的媒介结合很完美
毕竟事太苦了,人就容易感到孤独 这个苦不仅是身体的累也指收获期太长 而直播恰好可以通过主播不断地激励来弥补给你及时反馈 形成一种能够坚持的动力
白天工地施工 午睡的那二十分钟是耳朵清净的时刻 当恢复意识后醒来 嗡咚呛的声音马上就往耳朵里灌入
不禁感慨人能够睡觉的机制真好 可以让人短暂逃离不想面对的客观世界 忽略不想听的声音
阅读是这个世界上最高roi的成长方式了 可以免费和那么多优秀的人交流 学习ta们的认知和方法 然后把自己能理解的梳理嵌入自己的认知体系中
此刻无用何妨,人生几十载 总有一天会受益的 即使派不上用场,至少成为了一个不那么无知的人
绩效沟通期间流传了一个段子: 看同事沟通完是早早下班还是卷到深夜,你就能判断ta是得了一个什么样的绩效 很多事实确是如此 把获得这家公司给你的薪酬、职级作为工作目标,认为努力干活就可以加薪晋级,当没有获得相应期待时,就摆烂 但如果换一种思路,把个人的成长作为目标呢?薪酬和职级不过是成长路上顺便获得的附加产物 这时候,不管绩效如何,都不会影响你成长的目标 摆烂不一定影响公司和领导,一定影响的是自己被浪费的宝贵时间
虽然是平台,但如果一直不打算深入了解业务 永远只能做满足业务需求的工具 无法从业务赋能视角规划产品发展
今天听了一个关于如何提升自信的英语课,里面提到5个tips: 1,保持伸展的姿势 2,保证干净的装扮 3,听高昂畅快的音乐 4,回想曾经的成功时刻 5,习得一门新语言
这五点都挺对的,但比较具体,抽象出来其实影响自信无非2个因素:外在和内在 但外在是短暂的虚假的,通过氛围的沉浸,品牌的消费让自己看起来是和自信成功挂钩 内在才是长久真实的,更多的认知和技能巩固起你在人群中足够亮眼的护城河
不以改变和输出为目的进行的学习,都是相对无效的学习
在做事情之前,先问自己做这件事的价值是什么,是不是必须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做这个事情 如果要做,它的成本是怎么样的,在思考成本时需要包括为了做它而放弃做其他事情的损失和影响,也就是机会时间成本
不然,一年忙忙碌碌做了一堆项目 在绩效评估周期却无法论证真实的产出价值 老板只会觉得你在懒惰地“苦劳”
还是要致力于提升自己的单位工作时间价值
又到一年论文季,许多师妹都来私聊问论文的一些基本格式问题 其实,格式的问题浏览学院官网都可以解答的 另外,关于这种格式的小问题,比如查重字数不超过多少,引用格式怎么改;其实对于工作一年的师姐来说,真的是忘得七七八八了 每次都只能说,“好像是”,“我记得”,最后还得嘱咐最好还是看看官方文件
每一次问半熟人的问题,都是一次关系资本的消耗,所以这个问题非她不能解答嘛,如果不是,还是建议先冲浪查询
当你没有交付年度规划作业时,你只会说: “抱歉,这块我可能写不了。”
但是语言大师会说: “我不希望限制大家的想象力,希望各个模块的同学能够有空间自由发挥。”
当有用户用一种不满的态度指责你的产品,且提出了一种天马行空的思路时 不要生气,不要急着反驳 先肯定这种愿意提出其他意见的行为 用户可能只是因为其他琐事暴躁了或者对背景信息匮乏 只要耐心解释产品设计的逻辑,以及合理地评价他提出的思路,一般都可以获得理解的 然后吸取其思路中可接纳的点进行优化 就皆大欢喜了
上周五和老板1v1,他提到跳槽的一种思路: 假设你在一个领域积累了足够丰富的业务知识,想要提升管理能力,原公司暂时没有机会,那就往第二梯队的公司去跳,向下兼容,才有可能走向管理,若依旧只想留在第一梯队,那很可能依旧只能做执行的活儿
当母亲抱怨完一件事情后,我下意识地说了一句“这么小的事情,你怎么会放在心上,且再次提起依旧如此气愤?” 但说完后马上后悔 这不是正像大人对被抢走玩具的小朋友说的话吗?“一个玩具而已,怎么有必要哭的如此伤心?” 每个人的世界就是不一样的,事物的大小排序存在差异,如果不是她认为重要的事情,她怎么会再和你激动提起 说出那样的话,是多么地不负责和不能够与之共情啊 我们年轻的世界,被忙碌充斥,而留守老家的父母,他们的世界就是那些情理琐事,这就是他们眼中的大事了 永远不要自以为是的用自己的标准去定义他人的“重要”,要多些耐心去倾听,帮忙解开消极情绪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