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这都是《三体》所有语言的版本,这是中文的,这都是英文的,这是在英联邦出的, 这是在美国的。这(幅画)就是《流浪地球》的场景,是一位画家画的,很精细,素描,画得很精细,很像我心目中那个场景。 (记者:科幻作家能预测未来世界吗?) 刘慈欣:不可能。描述不出来,不光是我,谁都描述不出来,甚至你描述 100 年以后都很困难。所以我们写科幻的人不是在预测,我们随时都不是在预测,我们在排列,把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都排列出来,但是我们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可能性,我们只排列那些最有意思的、最震撼的,注意这句话,只排列最有意思的、最震撼的,可不是排列最可能的。 我常举的一个例子,一个不走的表,它一天还有两次能弄对。一样,你排列足够多的可能性,这里面肯定有几种能遇上的。但这不是它预测的,科幻小说家并没有神奇的力量。 (记者:您创作中遇到最大的挫折是什么?) 刘慈欣:我遇到的最大的挫折,其实也就是创意的,不能说是枯竭吧,很难能产生让自己能兴奋起来的科幻创意。这个和大家有些误解,好像你写一部作品非要超越你前一部作品,我没有这个想法。我说过一部作品,它有很多因素是机遇,这个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是我要写一个作品,我必须有让自己兴奋起来的想法。如果我自己都兴奋不起来,我是没有动力去写它,特别是长篇小说,能支撑你写下去的,就是你自己的想法很兴奋。同时,(如果)我都兴奋不起来,你别指望让读者能兴奋起来,他肯定也不兴奋,这是我遇到的最大的难题。 刘慈欣:就这三个是(奖杯),这个就是雨果奖的奖杯,这个是轨迹奖的,也是美国的一个科幻奖,这个是克拉克基金会的奖。 其实我们的科幻发展到这一步,并不是因为科幻本身,也不是说现在的科幻就比以前 80 年代的科幻水平高多少,它是大环境决定的。这个流浪地球的导演也反复强调,整个国家处于一个快速的崛起、现代化状态,给科幻文学、科幻电影提供了一个肥沃的土壤。中国现在最强的感觉是什么?是未来感。就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有在中国有这么强烈的未来感,这种未来感就是未来给人的吸引力。世界上现在任何地方你没有办法与中国相比,顺利成章地它就促进科幻小说、科幻文学的繁荣。 国运盛,文运盛,这一点对其他的文学我不知道是不是准确,对于科幻文学是极其准确的。在一个落后的贫穷的发展缓慢的地方,科幻文学肯定不行,不论你多么有水平有创意的作家你也不行,得不到承认,这是科幻文学的一个特点。 (记者:那您觉得在这个时代您是不是也是幸运的?) 刘慈欣:十分幸运。有一位美国作家跟我说,你们中国的 60 后是人类历史上最幸运的一代。我说我没看出来。他说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代人在你们的有生之年,看到你们周围的世界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很认同他这句话,没有人,我想象不出别的哪一代人,我童年的世界和我现在的世界,完全是两个世界。这个对于一个科幻小说作家来说真的是很幸运的。也不仅仅是幸运,可以说,我本人就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我要是生在别的时代,早一些,甚至晚一些,可能都不会成为科幻作家。就是这样一个时代。 来源:http://www.myzaker.com/article/5c60deed32ce40571600000f/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